近年來,網購化妝品越來越受歡迎,化妝品網店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各大電商平臺。然而,網購化妝品真假難辨,消費者的維權之路困難重重。化妝品網購如何遠離“美麗陷阱”?遇到消費糾紛,消費者又該如何維護合法權益?(11月17日新華網)
網購化妝品遇假不是個案,已經成了一種普遍,前不久,中國化妝品真品防偽碼聯盟發布的首份白皮書顯示,超過一半(56.4%)的網友在化妝品消費中遭遇過假冒偽劣產品的侵擾。足以說明網絡化妝品交易中良莠不齊,存在嚴重的問題。
網上交易是人們購物的一大渠道,其簡易方便,加之價格比網下實體店便宜,很受消費者的青睞。如今的年代,隨著生活條件的改變,人們對于保養更為看重,化妝品已經成為不少人生活中不可忽缺的保養品,而從網上購置的化妝品有假,美容成了假美或者毀容,此種化妝品嚴重的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。
也許有人會說,網購化妝品一旦發現問題,可以向商家索賠或者拒付款。要知道化妝品不比食品,一聞一嘗就能知道大概,有的化妝品從包裝、顏色、氣味與真的化妝品并無兩樣,即使是假,即使是有毒,也未必一眼就發現的了,而等到發生不良反應,退款的時效性已過,要進行追訴難之又難。退一步說,即使極少數者收貨后及時發現有假,討個說法也頗費周折。因而,辨別化妝品真偽只能是依賴監管部門。#p#分頁標題#e#
監管部門有專業技術人員,有相關的檢測儀器,再則具有執法權,打擊網絡偽劣化妝品既是自身的職責,又更快捷,為何化妝品市場一個“亂”字了得,不能不說此方面的監管甚弱。化妝品有假,不管是網上還是網下都應該堅決予以嚴打,而從網上進行打假,比起到網下實體網打假更為簡易,除開通過舉報渠道獲得信息有目標的進行打假外,還可以進行“微服私訪”,選擇一些有疑問化妝品購進,然后通過技術手段進行辨別,一旦發現是假,立即出手,進而找到造假窩點“一窩端”,可是現實中又有多少監管部門這樣做了?
網售化妝品“李鬼”多,網下實體店也不可能清靜,網上是網下的反映,如今賓館的淋浴露,洗發水,美容店的美容用品又有多少是真?在化妝品包裹的美麗外表之下,又有多少人受其害?由此,誰來揭開化妝品的“美麗面紗”,還消費者一個健康的市場?